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辐射*
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音乐的传播与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有着自身特点和规律,但其发展仍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尤其是社会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既要有对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清醒认识和预见,又要积极适应社会音乐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又要在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之中引导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属性 (一)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作用,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与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相联系,也是其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表达。作为音乐文化的主要传承和传播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体系中显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在于:首先,音乐教育的核心要素音乐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它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情感交流与共鸣的形式,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中,音乐与文学、美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交叉结合,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其次,古今中外的社会文化中都渗透着关于音乐教育的思想,孔子就曾经提出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音乐教育始终作为一门重要的国民教育学科也体现出它的文化性。最后,音乐教育产生于音乐文化的需要,特定的社会音乐文化决定了相应的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而特定的音乐教育活动则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特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受社会音乐文化的制约。 (二)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平衡技能与情感、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与理解音乐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与鉴赏活动中,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节奏、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美感的感知,是审美感知能力的主要体现,音乐以其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深入到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得到震撼或者净化,而这些特点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音乐旋律的起伏波动,会使听者的大脑思维变得活跃,从而大大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当下学校教育过度强调知识技能教育的环境下,学校教育中的精神文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因此我们要通过有目的和有意义的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人格和思维的完善发展,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培养完善人才的场所。 (三)音乐教育自身的独特文化作用 一方面,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说,音乐教育系统各个要素的运行都要遵循该学科独特的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把社会音乐文化系统和学校教育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音乐教育以学校为场所,以音乐文化为载体,给学校带来音乐文化的氛围,并为社会音乐文化系统培养未来的参与者和消费者。音乐教育在这个交互的过程中,承担了音乐文化系统和学校教育系统的交流使者身份,获得了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具有了自身独立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于音乐教育对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和音乐文化传承,其作用也不只是“音乐”和“教育”的简单叠加,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音乐教育是帮助其实现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的重要途径,特定环境下一个人接触的音乐体验会对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及行为产生定位和定性式的影响,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于音乐的价值取向也代表了整个社会一定时期内的精神风貌。例如中国民乐《茉莉花》旋律委婉、感情细腻,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演出,在世界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气势榜礴的《黄河大合唱》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 二、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辐射作用 社会音乐文化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辐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音乐文化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实施效果 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以及音乐教育接受者——学生,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音乐文化大环境之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从小受到社会音乐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对隐藏在音乐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产生极高的心理认同,音乐教育如果与社会音乐文化价值取向相符合,就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影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如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梅花三弄》时,首先能感受到的是静穆的气氛和缓缓跳动的旋律,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的循环再现和泛音奏法,体会到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性。这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在审美上追求“意境”与“韵味”的“和”的理想。而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首先感受到的则是宽广的多音域和刚健的曲调,通过情绪激昂、气势震撼的悲剧式色彩表达人的不屈精神。这体现了西方音乐在审美上追求“理性”与“壮美”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音乐文化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内容 本国的音乐教育应该反映本国的社会音乐文化,这是世界各国不同的音乐教育体系共同注重的一点。尤其是本国社会音乐文化中体现一定时期的社会精神、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被认为是本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由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例如流行歌手周杰伦是大部分80后、90后共同喜爱的歌手,周杰伦的歌曲中例如《青花瓷》、《菊花台》等曲目,有着浓浓的中国风的风格因素;《蜗牛》、《千山万水》等曲目,体现了小人物大梦想、奋发向上的中国新时代精神,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听众来说是易于接受和产生共鸣的。 (三)社会音乐文化的变化引起音乐教育的变化 社会音乐文化的变化反映着人们音乐观念和文化理念的擅变,从而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带来音乐教育的变化。例如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德国,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各式各样的音乐观念和教育观念不断出现与更替,“音乐阐释论”、“审美体验论”、“文化阐释论”等概念成为社会音乐文化领域讨论的核心话题,这些观念的兴起与相继涌现与教育学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有直接关系,而这些观念对于音乐教育的变化起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成为当代德国音乐教育观念变迁的主要线索,使得德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 总之,音乐教育在各方面都体现着社会音乐文化的辐射作用,体现这所处社会的音乐文化传统与社会精神风貌。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是增添音乐教育活力、保持音乐教育影响力、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音乐文化辐射的实现途径 (一)流行音乐文化的引入 所谓引入,就是将社会中流行音乐的原素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流行音乐的传播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更为贴近生活。采用引进来的方式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育,意义在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中健康向上的成分进行德育渗透。方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开流行音乐讲座、把流行音乐的鉴赏融入正常教学、利用如吉他、架子鼓等流行乐器进行音乐教学等等。另外在引入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引导学生分辨积极与媚俗、大众与低俗的区别,例如网络流行歌曲《老婆最大》,单从歌曲的旋律上看,是抑扬顿挫、简明轻快的,但是从歌词上看难免低俗、过于直白;而韩红的《青藏高原》不仅在歌词、作曲上特色鲜明,而且其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深远,属于优质的流行歌曲。 (二)对传统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引入 民族音乐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民族范围内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等各方面最完美的音乐表现,不仅是具有民族意义的文化传承,更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要融入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是追求韵味、和谐,带有含蓄内省色彩的音乐文化,包括旋律优美的唱法、声韵独特的乐器、带有地方特色的唱词等等。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质要呈现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多方面条件的完善。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目前大多说院校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以西洋音乐理论为框架的,教师的民族音乐知识能力需要加强。其次,音乐教材中也应当增加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的内容,将笛子、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教学应用于音乐教育之中。最后,要注重对于民主音乐知识的拓展,比如民间艺人进课堂、介绍风俗习惯和进行实地演奏,亲身参与传统音乐活动现场(如节日祭祀、庙会等),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深化学生对传统民俗音乐文化的了解,从而保持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 四、结语 离开社会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就失去其意义;而离开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文化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辐射作用,站在音乐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高度,分析音乐教育系统与社会音乐文化系统的沟通和对话,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这也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学习和借鉴包括社会音乐文化在内的其他社会文化系统的成功经验,从而对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和发展我国的现代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上一篇:吸纳与辐射——由海派绘画观海派文化的生命活
下一篇:没有了